1913年,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将他的自传小说《童年》画上句号,但他的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。
因为这本书是高尔基以自己为原型,化身主人公阿廖沙,借此记录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旧俄社会的残酷与真相。
阿廖沙生在一个残缺的家庭,生长的环境充斥着暴力。
尘世之间,他犹如夹缝中的野草,于艰难中求存,在痛苦中成长。
但面对命运的不幸,时代的悲哀,人就应该自甘堕落、永远地沉沦下去吗?
阿廖沙用自身的经历,传递出的答案,令人幡然醒悟:
我们虽然无法定制命运,却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。
原生家庭,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宿命。
每个人,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
故事的开端,便是以不幸为起点。
主人公阿廖沙3岁那年,父亲因感染霍乱而离开人世。
懵懂的他看着父亲冰冷的身体和不停哭喊的母亲,一时竟忘了该如何流泪。
一场霍乱,让本来还算幸福的家庭由此破碎,阿廖沙也瞬间成了没有父亲庇护的孩子。
母亲因为太过悲伤,基本无暇照顾他,于是就把他送到了外婆家里。
而这,不过是他悲惨命运的开始。
在阿廖沙的记忆里,外婆家中几乎从来没有过笑声,只有无尽的吵闹、叫喊,以及互相威胁。
他外公的性格专横、残暴、吝啬,动不动就要大发雷霆。
有一次,阿廖沙因为把家里的桌布染成了蓝色,于是遭到外公一顿毒打。
外公下手很重,阿廖沙被打的一连好几天躺在床上动弹不得。
他还有两个舅舅,完全继承了外公的性格。
他们为了争夺家产,时常在家中大打出手,甚至幻想着杀了自己的父亲,好早些得到家产。
舅舅们从不把阿廖沙当人看,时不时就要狠狠地揍他一顿。
童年,本来应该是无忧无虑、充满欢乐的,但在阿廖沙看来却充满了黑暗与残酷。
电影《怦然心动》里有句台词:“这个世界,本就不公平,有人在阴沟,有人住高楼;有人光万丈,有人一身锈。”
我们每个人,都没有选择家庭的权利。
有人生来,面对的就是满地泥泞、四处风雨,整个童年都被晦暗笼罩。
有的也许幸运能够得到救赎,但终其一生都无法走出阴影。
他们在人世间行走的每一步,都跌跌撞撞,如履薄冰。
接纳不完美的家庭,是最难的修行
心理学家弗兰克·卡德勒说:“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,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半来自家庭。”
在外公家的日子,让阿廖沙过的十分痛苦和压抑,多年以后他把这段不堪的过往称作“人间地狱”。
生活的窘迫、无故的毒打以及家人的冷漠,成为萦绕在阿廖沙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。
但即使生活如此不堪,阿廖沙也从未抱怨命运、指责母亲,而是试图理解母亲的无奈。
母亲的一生,是充满悲惨和苦难的。
童年时期,她经常被暴脾气的父亲非打即骂,两个哥哥也对她冷漠无情,恨不得将她赶出家门,好把她的那份家产也据为己有。
长大以后,她好不容易找到相爱的人,却没想到丈夫竟猝然离世。
在母亲偶尔心情好的时候,她也会耐心地教阿廖沙识字,夸赞自己的儿子。
她还会担心阿廖沙穿得不好、吃得不好。
有一次,外公正在毒打阿廖沙,恰巧被母亲撞见,母亲对外公大声怒斥,这才避免了阿廖沙继续被打。
可当面对生活的满地狼藉时,她又开始变得冷漠疏离,这让阿廖沙惊慌失措。
但也正是母亲的疏离,锻造了阿廖沙独立生存的能力,就算日后亲人全部离去,他仍能靠自己活下去。
其实,爱是本能,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。
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,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对你的爱,可能爱的笨拙、无力,但那是他们生长的环境所造就的。
有句话说:“与其抱怨、厌恶甚至仇恨父母,不如理解、接纳父母的不完美。”
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与伤痕。
或许他们的爱,让我们身处其间时,无法理解和接受,但总有一天,我们会突然发现,那其中隐藏的深情。
人生在世,谁都不易,请试着接纳父母的局限和缺点,与自己的过去和解。
只有不抱怨、不指责,让过去的过去,把该放下的放下,生活才能穿过风雨、抚平伤害,终能遇见曙光。
原生家庭欠你的,你要自己赢回来
在阿廖沙昏暗晦涩的童年里,多亏了善良的外婆给予他正向的引导,才使得阿廖沙没有一蹶不振。
外婆会编温暖的故事,讲给阿廖沙听;会对街边流浪的人,施以援手。
于是乐观坚毅的外婆,让年幼的阿廖沙逐渐开始明白: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,却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去生活。
在艰苦的日子里,阿廖沙也不断地从周围吸取成长的养分。
温暖的外婆,教会了他要善待他人;孤单的房客,教会了他要用心观察生活。
每天,他还要和童年玩伴走街串巷地去拾荒,以此补贴家用。
从垃圾堆里,阿廖沙也捡到了宝贝——书籍,这让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之后他便爱上了阅读。
身处于遍地污泥的生活中,阿廖沙和他的外婆却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满天星辰。
书中阿廖沙的未来,便是后来的高尔基。
童年的遭遇和后来漂泊于底层生活的缘故,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,最终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。
电影《风雨哈佛路》里有句话:“人不是没有选择,你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向生活低头,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。”
因为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根,却并不是一个人唯一的出路,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身,但可以选择如何过好这一生。
只要你不放弃自己,只要你拼尽全力,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向上的灵魂。
萧伯纳曾说:“能够站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人,是那些站起来寻找他们想要的处境的人,是那些如果他们找不到,就去创造这种处境的人。”
阿廖沙的原生家庭没有温度,没有爱,有的只是一片狼藉和无尽的黑暗。
但他没有以童年遭受的苦难和糟糕的原生家庭,作为自己堕落的借口。
虽然他没有选择原谅,可他学会了放下,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。
其实,原生家庭只是人生的起点,至于结局如何书写,更多取决于我们自己。
所以,别因为一个不完美的开始、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,就让余生从此沉沦。
唯有不纠结出身,不抱怨过去,保持向上生长的姿势,才有机会找到人生的出路,实现底层逆袭。
共勉。
以上文章转自“十点读书”
良人佳偶公众号
欢迎关注华人基督徒婚恋交友网
打造一个严肃、正规、安全的华人基督徒婚恋网
Copyright © 2012-2024 glovem.com
主内交友网、基督徒婚恋网、主内婚恋网
良人佳偶网:https://www.glovem.com
软著登字第0561029号 / 京ICP备18014997号-3
平台法律顾问:沈国勇律师(平台投资人、合伙人)、陆霄律师、柳箐律师等
扫码进入手机端,便于手机打开
欢迎扫码关注平台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