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结婚成家以后,家庭中人际关系的优先次序也应该有一个重要的调整。这在圣经中有着非常明确和具体的描述。
因此,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,二人成为一体。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。(创2:24-25)
这里的“人”指的是男人。这段经文清楚地告诉我们结婚成家的三部曲:
1. 离开父母;
2. 与妻子联合,二人成为一体;
3. 赤身露体并不羞耻。
这便是上帝所设定的婚姻状况,进入婚姻的两个人所享有的婚姻生活理应如此。按着圣经的原则去做,我们就能体会上帝在设立婚姻时无与伦比的智慧。
上帝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美好的计划,他既告诉我们“独居不好”,又告诉我们要在长大之后“离开父母”。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:男人长大成人之后,要脱离父母的庇护和影响,与妻子一起组成独立的家庭。
在第一章中我们谈到过,除了人与上帝的关系之外,夫妻关系应该是最重要的关系。为了保护这一层关系,也为了使年轻夫妻能够尽快成熟,上帝让我们脱离对原生家庭的依赖,然后结婚,组成新的家庭。可是,我们发现,目前的中国社会中,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,儿女结婚以后依然同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都十分普遍。注意,我这里不是指父母年迈体弱需要儿女照顾的那种情况,而是指父母和儿女都能够独立生活的情况下,为了某些利益而共同生活。
中国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深,因此,在中国谈“离开父母”是很困难的。中国人普遍认为,我们民族的传统是“养儿防老”,既然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养大成人,儿女结了婚就应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尽孝道。所以,我们中国人讲究“四世同堂”。在中国的社会里,结婚之后的夫妻仍与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,并且将父母看得比对方更重要,这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我听父亲讲,他和我母亲从刚结婚起就梦想着以后要生三个儿子,到北京买一个四合院,几个儿子结婚后都不要出去,同他们住在一起,不要分离。他们老两口住在正中的北屋,三个儿子东屋、南屋、西屋各居一室,一大家子热热闹闹。将来他老了,就坐在北屋的门廊,看着自己的孙子甚至重孙子在院子里玩耍。后来,他果然生了三个儿子、两个女儿,但是没能买得起四合院。直到年老,我父母也时常为没能实现这一理想而遗憾不已。
“孝敬父母”是上帝十诫中第一个带有应许的诫命,但是孝敬父母并不等于结婚后依然同父母生活在一起。“离开父母”与“孝敬父母”都是圣经的原则,所以绝对不可能是相互矛盾的。在我接触到的婚姻案例中,有相当一部分问题,起因都不是夫妻矛盾,而是夫妻中的一方与另一方的家庭成员的矛盾。其中最普遍的是结婚后和双方父母之间的矛盾,而这些矛盾中又以婆媳矛盾最为突出,而婆媳矛盾又常常是由于和父母同住引起的。
我们看到,西方国家的年轻人一结婚就同父母分开,独立生活。我们以为那是他们民族的传统习惯,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。其实主要的原因是那些国家一般都是基督教国家。当基督教传到他们那里的时候,当地人都按照圣经中的原则,奉行结婚后离开父母、独立建立家庭的做法。后来,这种做法慢慢地被人们广泛接受,并代代传承,后人虽然不都是基督徒,但是这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。而这种文化比我们的文化更加符合圣经原则。
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而每个细胞都只有一个细胞核。当细胞核分裂成为两个的时候,细胞也自然分裂成为两个细胞。细胞膜的界限十分清晰显示出这是两个不同的细胞,然而细胞膜又允许某些物质透过来进行交换。在医学上,无论一个细胞里有两个细胞核,还是两个细胞膜界限不清,都被视为病理现象。家庭也是如此。每个家庭都应该是以婚姻关系为核心的,我们小的时候,生活在以父母的婚姻关系为核心构成的家庭里。等到我们长大了,结婚了,新的婚姻关系出现,就像形成了一个新的细胞核,那么,我们就应该分裂出去,成为另一个家庭。如果不分出去,就会形成一个家庭里有两组或多组婚姻的现象,这样的状况也一定会带来一些界限不清、互相影响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新家庭的发展。
我曾看过一部日本故事片《狐狸的故事》。电影中记述了一个狐狸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。一只母狐狸生下一只小狐狸,她非常爱这只小狐狸,无微不至地关怀它。当小狐狸长大之后,母狐狸开始教小狐狸捕食。小狐狸刚刚学会独立捕食,母狐狸却一反常态,开始向外驱赶小狐狸。小狐狸不愿意离开妈妈,第一天将它赶出去,到晚上它就回来了。第二天又把它赶出去,到晚上它又遛达回来。第三天狐狸妈妈终于变得毫不怜悯,开始穷追不舍地咬它,直到小狐狸万般无奈,只好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妈妈向远方走去。当小狐狸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时,导演给了狐狸妈妈的眼睛一个特写镜头—它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。
我们可以感受到,其实母狐狸并不舍得自己的孩子离开,但它的本能让它必须这样做。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小狐狸自身发展的重要时期,如果进入成熟期后不及时离开父母、独立生活,它们就会产生依赖性。这种依赖性无疑将对它们日后的生存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,甚至导致它们在激烈的自然界竞争中被淘汰。
我们有时候还不如狐狸聪明呢!
其实,我们的人生需要两次“剪断脐带”。第一次是孩子从母体的子宫中分娩出来时,医生立刻就把孩子同母亲连接的脐带剪断。能先留几天再剪断吗?不行!该剪断的时候必须剪断,否则就会出问题。脐带剪断之后,孩子以往完全依赖母亲的生存方式改变了,从身体上来说,他完全独立了。但是,与母体分离后,他还不能完全独立生活,在其他各个方面还需要父母的照顾。于是,父母与孩子之间还存在着一条无形的“脐带”。没有这条“脐带”,孩子很难健康地发育。随着孩子逐渐长大,这种依赖关系会越来越弱。
第二次是孩子成年的时候,成年意味着一个人在生活、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完全独立。他必须学会自己做决定,并且承担后果,还应该学习逐渐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。这是他第二次剪断“脐带”的过程。在我国,未满18岁的孩子,即使犯了刑事罪,量刑也与成年人不同,说明他们还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但18岁以后,他就成年了,真正独立了。
我们中国的父母,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,常常对孩子关爱有加、保护过度,生怕他们受苦,大事小事都插手,结果培养出一代“大顽童”。前一段时间,一个朋友对我诉苦:“儿子要结婚,跟我要钱买房,我说没钱。儿子说,你不给我买房,我就不结婚。”多么可笑,中国的年轻人都被父母宠成什么样子了?你为谁结婚呢?小时候“为父母考试”、“为父母上学”,长大以后“为父母结婚”、“给父母生孙子”,这就是这代人的心态。既然是为你而做的,你当然要付钱,于是,这批孩子成了地地道道的、永远也长不大的“啃老族”。
2003年10月我去内蒙古讲婚姻课,在火车上遇到一位从北京回银川的中年妇女。一路上聊起来才知道,她是去北京看上大学的儿子。儿子今年考上了北京的某所重点大学,这个母亲9月份刚刚送他入学,10月又去看他。我问她为什么刚过了一个月就去看望儿子,她说:“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,不会生活。上次去北京的时候,我把他四季的衣服都编上号码,告诉他什么时候穿几号的衣服。没想到我一走,他就把衣服号码弄乱了,结果天气一变他就感冒了。我这是利用国庆长假去帮他整理,再叮嘱叮嘱。”我问她:“这次去有什么收获?”她长叹一口气说:“唉!我给他们宿舍的四个大学生洗袜子和内衣内裤,整整洗了两天。”
“现在学校不是都有洗衣房吗?”我问她。
“是呀。可是学校规定不许用公用洗衣机洗内衣、内裤和袜子,所以他们就将穿脏的内衣、内裤和袜子扔到床底下,再买新的穿。那要花多少钱啊!所以我只好给他们手洗、晾干,再叠好放在他们各自的床头。”
母亲讲述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太委屈,似乎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很伟大的工程。我问她:“那下个月他们的袜子和内衣裤又穿脏了怎么办?您是否还要坐火车从银川来北京给他们洗呢?您准备洗到什么时候算完呢?”
母亲语塞了。“那您说怎么办啊?”她为难地看着我。
后来,那一路上我就给她讲:“你不能培养一个事事都要别人照顾的才子,而是要培养一个能自食其力并有责任感的男人。另外你还必须牢记:你不是在培养儿子,你是在为你未来的孙子培养父亲。”
据说中国大学的在校生和毕业生中,约70%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,或正在做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这与他们的父母有关,因为专业大都是由父母为他们选择的。我在国外看到,在孩子十四五岁的时候,许多家长已经开始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了,从没听说过哪个大学生的父母为他们选择专业。我还明显地感受到,其他国家的大学生远比我国同年龄的学生成熟。1995年,我在一所私立学校工作时,我的美国朋友为我介绍来两个美国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做临时外教。同样是十七八岁的青年,他们安排课程、指挥学生和学校领导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老练成熟,令所有的中国教师感到惊叹!
青年人结婚成家的这个阶段,是他们在生理、心理等各方面发展成熟的最重要的时期。父母即便在儿女大学时代还不撒手,等他结了婚,无论如何也该“放飞”了吧。遗憾的是,我们中国的许多父母还是舍不得,致使许多青年夫妻虽已结婚多年,表面看上去似乎很成熟,但实际上在经济、生活、心理、精神等诸多方面,还没有完全脱离对父母的依赖:一有困难就求助于父母;即便不跟父母一起生活,还是会每个月接受父母经济上的补贴;生了孩子自己不养,交给父母来带……举凡种种,都是内心深处的“脐带”没有剪断的表现,这种状况对年轻夫妻的成长有巨大的阻碍作用。待父母老迈离世,自己也已经人过中年,不成熟的心理状态早已根深蒂固,难以改变。
“离开父母”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,但因为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,所以,只要你认真去琢磨,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。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,年轻人结婚之后继续与父母同住,会带来哪些问题。
首先,不离开父母会阻碍自己的成长。我们知道,独立做决定,并为自己的决定和做法承担全部责任,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。然而,如果你结婚后还继续生活在父母的家里,在为自己或自己的小家做一些重要的决定之前,作为儿女,出于习惯或是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,你都必须先去征求父母的意见,因为这是你父母的家。
比如说,你们决定要买一个冰箱,或者电扇、空调、电视机,那么,就算你们夫妻已经统一了认识、做了决定,这个决定还是不能算数。因为老人可能会考虑到用电的问题、屋子空间的问题,以及电器的样式、功能、价格、颜色等,提出不同的意见。可以说,几乎所有的决定都不是你们两个人做的,而是在父母的影响甚至是控制下做的。长此以往,就会大大阻碍你们自己的成长,你会变得很不自信、瞻前顾后、犹犹豫豫,而且不愿承担责任、懒得承担责任,甚至会乐于逃避责任。因为这些倾向都是人的天性。学习承担责任是很难的事,但优哉游哉逃避责任则是极其容易养成的坏习惯。不仅如此,这种状况还会在你们夫妻之间引发冲突。有了冲突,你们中的一方必定会迫于周围的压力,而以其父母的意见为准,否则就会落下“娶了媳妇忘了娘”的口实。
在此种环境下,你总是面临这样的选择:要么事事征求父母意见、顺服权柄、维系和谐的大家庭生活氛围,后果是将自己培养为“成年大孩子”;要么在大家庭里拥有一个独立的“小家”,你们小两口可以有自己的主权,后果是家无宁日,因为“家中之家”的做法违反大家庭的规则、破坏大家庭的次序。
其次,不离开父母使得配偶有“局外人”的感觉。无论与哪一方父母同住,都会让另一方有“局外人”的感觉。因为在未结婚以前,我们与父母以及亲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自然形成的,有些亲密的举动我们甚至都意识不到,比如父母会在吃饭时给你夹菜、给你洗内衣裤、跟你窃窃私语、与你打闹开玩笑、偷偷给你一个人留一些好吃的东西等,这些都会给你的配偶带来很大的压力。因为他(她)会感到:我不是融入你的生活,是融入你们大家庭的生活;我不是跟你结婚,而是跟你们家结婚;我与你的关系只是这个大家庭关系中的一个点缀;在你我之间还有一些人,他们和你的关系似乎更亲密;你们家人对你和对我的态度是不一样的。
这样,就等于违反了上帝的原则:夫妻关系是其他人际关系的基础。
第三,不离开父母会妨碍夫妻之间表达浪漫爱意。记得我当初和妻子谈恋爱约会时,我每说一句话都会引得她咯咯地笑,真是开心极了! 其实每对夫妻在谈恋爱和新婚蜜月的时候,都有过如此的经历。我们当时这样做,目的性是很强的,就是要讨对方的欢心。两个人之间会有很多亲昵的举动,如手拉手窃窃私语、脉脉含情地对视、接吻、拥抱、爱抚、嬉笑、撒娇、幽默等,这些都是在表达浪漫爱意。亲昵的举动是婚姻关系的黏合剂,夫妻俩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去做,并养成习惯。这样可以给婚姻生活增添浪漫色彩。我们可以仔细去阅读圣经中的《雅歌》,其中有许多描写所罗门王与书拉密女之间浪漫爱情的情节。
恋爱的时候,这样的举动是很自然的。如果能够将这样的习惯带入我们的婚姻,那是非常好的事情。新婚夫妻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,很多事情需要适应,所以常常会感到压力。饭烧焦了或做得不好吃;一个人下班晚了,另一个人在家里等得很不耐烦;在公司受到批评,一肚子火;在路上和人争吵受了委屈:这些事情都容易引起摩擦。然而,回到家,两个人一亲热,抱一抱、亲一亲、笑一笑,就都过去了。如果同父母合住,夫妻之间的亲昵举动就会很受限制。
你能在家人众目睽睽之下爱抚对方吗?父母会感到很不自在。你能当着他们的面窃窃私语吗?父母可能会认为你们有事瞒着他们。你能单独给对方买一些营养品或小礼物吗?父母还没有呢。你们能在家里打打闹闹开玩笑吗?父母可能觉得太放肆了。
两口子不好意思在父母面前用这些举动公开表达自己对配偶的爱意,就这样,从不好意思到不自然,从不自然到不习惯,久而久之,两颗心就会逐渐冷却。小时候生过炉子的人都知道,炉子一定要趁炉膛还热的时候生,一旦炉膛冷却下来,再想生火可就不太容易了。
新婚夫妻如果与男方的父母同住,可能做丈夫的会觉得轻松一些,而妻子会更难适应;如果与女方的父母同住,可能做妻子的会觉得轻松一些,而丈夫会更难适应。过去,我和妻子由于没有自己的房子,不得不在我父母家和她父母家各住一段时间。我们的体会是相当深刻的。住在我父母家时,我下班回家,看到妻子在厨房做饭又热又累,其实很想上前去帮助她,或者给她一块毛巾擦擦汗,妻子定会感到无比甜蜜。但是我不愿意让家里人说我“只知道心疼老婆”,没有“男子汉大丈夫”的劲头,所以就熟视无睹地假装读报纸、看电视。我真是错过了许多甜美又浪漫的时光。而住在妻子父母家时,我也常常要在岳父大人面前表现,做许多家务。我妻子看我工作一天回来已经很累了,有心让我休息一下,自己去做饭,可是又要在家里人面前显示自己在丈夫面前很有权威,好像丈夫很听话,所以也就颐指气使地吩咐我干这干那。婚姻关系中本来可能存在的浪漫气氛,都被这合住的环境大大抑制了。
第四,不离开父母,会导致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界限的混淆。我们都是罪人,父母也是。看到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,转眼间成了别人的丈夫(妻子)、跟别人更加亲热时,父母也会嫉妒。这种失落感是自然的,也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来,不断地伤害到儿女的婚姻关系。
有个母亲在听完我讲这个问题后说:“袁老师,我不嫉妒媳妇,就是嫉妒,我也可以不表现出来。”其实那是不可能的,因为你对自己儿女的关爱是情不自禁的。你给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多加一筷子菜,多说了几句关心的话,甚至你对他(她)多笑了笑,都可能引起女婿或儿媳妇的不满。不是亲生的,就是不一样。他们在这方面是异常敏感的。
而且,往往父母之间关系越不好,他们就越容易对儿女产生依赖。因为人都需要亲密感,当这需求不能从配偶那里得到满足的时候,他们会很自然地将眼睛盯在儿女的身上,渴望由儿女来满足自己全部的情感需要。所以,单亲家庭的生活氛围常常会让父母对孩子产生畸形的爱恋。
在一次夫妻营会上,我听一位台湾的姐妹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:有一个母亲早年守寡没有再嫁,全身心投入在独生子的身上。当儿子长大谈恋爱的时候,她很高兴,但到了要订婚的时候,她又百般阻挠。儿子问她什么理由,她就说看不上,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好。儿子想到妈妈为自己做了太多的牺牲,所以依从妈妈的意思放弃了那桩婚姻。后来儿子又谈了一个女朋友,和上次一样,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,妈妈就拒绝。直到儿子三十多岁了,妈妈想到要有人延续血脉,才同意儿子结婚。但是她要和未过门的媳妇约法三章:“你们结婚可以,但有几条需要遵守。一是不许离开这个家;二是要守家里的规矩;三是在家不许插门,包括睡觉的时候。”儿媳妇都同意了。开始时,她不知道为什么婆婆连他们睡觉时也不许插门,后来才知道,原来她三十多年如一日,每天半夜里要给儿子盖被子,即使儿子结婚,她也不想放弃照顾儿子的权力。这个事情,儿子已经习以为常,但儿媳妇有时睡到半夜一睁眼,见老太太就站在床边,便吓得心惊肉跳。自然,夫妻生活的质量也受到很大的影响。直到婆婆去世后,她儿媳妇的心病才好了。
在希伯来文中,“离开”是“舍弃依赖”的意思,并不仅仅是强调分开住、经济独立。如果你们夫妻两个人的事还要让父母拿主意,那么你还是没有真正“离开”,还会一直保持“乳臭未干”的状态。结婚之后,夫妻的关系就是最为重要的、最优先的关系。无论什么事,都应先征求配偶的意见和建议,而不是父母的。发生了冲突和矛盾,也要尽可能在自己与配偶之间先寻求解决办法,千万不可有了困惑就去问父母、任何家事都告诉父母。结婚后你们自己家与父母家就是两个家,而不是一个家了。两个细胞之间是有细胞膜隔开的。记住:只有水分子和某些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交换,而不是所有的东西。还有,夫妻讨论问题时,不可将父母的意见强加给对方,不断强调“我妈说”、“我爸说”,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己是个傀儡。此外,千万不能一有冲突就回父母家求助,这样是在暗示对方,在你之外我还有条退路。在我们的社会中,小两口一发生争吵,女方就求助娘家人的做法相当盛行,但是这样做不仅会使你们夫妻相互依赖的关系受到伤害,而且会给撒旦留下破口。
《士师记》14章12-20节中参孙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。参孙在自己的婚宴上与非利士人因为一个谜语而打赌,非利士人猜不出来,就暗地威胁参孙的新婚妻子,逼她去诓哄参孙道出谜底。参孙的妻子是个外表美丽却缺乏智慧的妇人,她没有将这件事情的真相告诉自己的丈夫,却慑于同族人的恫吓,在参孙面前啼哭七天,最终让参孙道出了谜底。当非利士人说出参孙的谜底时,参孙马上就意识到是妻子为对手欺骗了自己。参孙是个守信的人,所以立刻设法偿还了赌债。完事之后,他本应该到妻子那里,温柔地询问妻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妻子一定会告诉她事情的缘由,这时候,他就可以诚恳地告诉自己的妻子:“咱们俩才是一体,有什么为难的事情,你应该先告诉我。有我这样的勇士,非利士人万万不敢动你父亲家一根汗毛。幸好这次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,以后可不要再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了。”如此讲完后,我想,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比以前更加亲密、和谐。可是,参孙意气用事,在偿还了赌债之后,一赌气就撇下妻子,独自一人回了自己父母的家。结果,妻子在参孙离家的时候,跟了参孙结婚时的伴郎走了。
现代生活中,我们常常见到夫妻一吵架,妻子就赌气回娘家的情形。要知道,在婚姻关系中,较为多变的一般是男性。如果丈夫赌气撇下妻子,都会造成妻子的变心,那么,妻子赌气撇下丈夫,不是更容易造成丈夫变心了吗?不论两口子争吵得多么厉害,只要你不离开,就等于在告诉对方:我们还是一家人。如果你甩手就走,就是将阵地拱手让给撒旦,任由它在你们夫妻之间肆虐。
所以,发生争吵的时候,一方面自己不要离开,另一方面,也不要让对方离开。
有一对年轻夫妻一天半夜吵了起来,妻子气急了,扔下孩子就往外面跑,那时候孩子还不到一岁。丈夫抱起孩子,抢先一步用身子堵在门口,不让妻子开门出去。妻子疯狂地打他,甚至咬他,他却来个“我自岿然不动”。妻子无奈,只好作罢。后来两个人和解后,妻子对丈夫说:“谢谢你那天晚上没有让我出去,你要是赌气让我走,我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。”
第五,不离开父母,会影响夫妻间的磨合。新婚就像新车上路,需要“磨合期”。新车都是由新的零件组合而成的,所以不能载重过大,也不能跑得太快,必须轻车匀速工作一段时间,这就叫做“磨合”。磨合期之后,你多拉快跑就不会给车造成太大的伤害。不能因为工作多、时间紧,就让新车超负荷运载,那样会给车留下隐患。我们的婚姻也是如此。两个人二十几年都生活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之下,一朝搬到一个屋檐下,每天朝夕相处、耳鬓厮磨,既有兴奋和快乐,同时肯定也会有许多摩擦。这都是正常的。
上帝在对以色列人的命令中说:“新娶妻之人,不可从军出征,也不可托他办理什么公事,可以在家清闲一年,使他所娶的妻快活。”(申24:5)我们过去都认为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,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,但这只是从一般的角度、从身体安全的角度来说的。上帝对以色列人的要求不是这样,上帝是从灵魂和信仰的角度看问题的。国家再坚固,国民的灵魂堕落,这国也不会长久;国民灵魂健康,国家必定强盛,因为上帝祝福他们。
以色列从亡国到回归的历史告诉我们,以色列民被驱散到世界各国,长期生活在外邦人中间,却没有被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同化,还能够回归耶路撒冷寻求耶和华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虽然“国破”,却未“家亡”。尽管周围都是不信的人,他们不能够公开地敬拜耶和华、诵读上帝的话语,但是一旦进了自己的家门,他们就可以和家人一起敬拜上帝,并将信仰坚定地代代相传下去。上帝与亚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所立的约就这样传承下来,且丝毫没有被篡改。所以,家庭是保持信仰纯正和坚固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。我们常想到“大河有水小河满”,却忽视“涓涓细流汇成波涛汹涌的江河”。国是由家发展而来,国是家的延伸;家是国的基础,家庭和谐,国才能稳定。
既然家庭如此重要,那么家庭建立的最初阶段就越发被上帝所看重。在《申命记》的经文里,上帝所强调的就是新婚生活的重要性。上帝告诫他的选民:发生战争的时候,结婚多年已经有了后代的男人可以出征,没有结婚的青年男人可以出征,但是,刚刚结婚的男人,不能让他去打仗,也不能让他去办理公事。因为他要专心取悦新婚妻子,尽情享受上帝赐给他们的恩典,彼此加深了解,为今后婚姻的和谐打下牢固的基础。将来他们二人之间无论产生多么大的矛盾、冲突,这段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都会成为他们战胜这些困难的巨大动力。所以,连“公事”都不要干扰新婚的人。以色列人的“公事”是什么事情?就是在圣殿里侍奉上帝的事情。看,连上帝都为新婚的夫妻大开绿灯,我们怎么能怠慢?
“使他所娶的妻快活”就是说,他们必须学会如何调整自己,讨对方的喜悦,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。“要让他在家清闲一年”是说,周围的人不要去打扰他们,也不要额外再给他们增加负荷。这里说的“负荷”是我们常见的,新婚夫妻都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和人际关系,比如:婚礼时会有许多人挑他们的礼数,这个不对、那个不妥,冷淡了这位、忽略了那位;婚后要走访众多的亲戚朋友还礼,稍有怠慢就会受到各方的批评指责;欠了一屁股的债,要努力加班挣钱还债,等等。所以,大多数办完婚礼的人都体会不到新婚的快乐,而是像打了一场仗一样,筋疲力尽,一点美好的感受都没有。除此之外,如果再加上要与一大家子人一起生活,几点睡觉、几点起床、谁做早餐、收拾碗筷、谁付钱等这么多的压力,蜜月里小两口不吵架才怪。一争吵,夫妻二人马上就会感叹:婚姻是爱情的坟墓,真是一点不假!
现在我们想想,如果战争都要给新婚夫妻让路,就更不要提亲属关系了。夫妻二人之间要磨合、调整,这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,如果还要同时应付公公、婆婆、岳父、岳母、小姑、大舅这一大堆亲戚,就会加重夫妻二人在身心两方面所承受的压力,会给他们的磨合期带来多重阻碍。
第六,不离开父母,会对子女教育产生消极影响。做儿女的结婚之后,可能贪图一时的安逸,想借助父母的房子或金钱来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和负担,或希望父母能给自己看顾养育孩子,自己可以少负一些责任、多一些自由时间,因此选择和父母同住。那么,如果赶上做父母的正愁孤独难熬,愿意有个孙子孙女来解闷,这就好了,两厢情愿,一拍即合。虽然这么做可以解决许多眼前的困难,父母和儿女各得其“索”,然而,我们在前面的章节谈到过,家里不能有多个权柄,一个家里有两个家庭,对儿女或是对孙子孙女来说,都会有一些消极影响。
不离开父母,在孩子教育方面容易出问题。老人可能疼爱孙子、一味地迁就孙子,对儿女管教孙子横加干涉,把孙子娇惯得没有样子。我听到许多年轻父母跟我抱怨:不让孩子吃巧克力,爷爷奶奶偷偷给;一管教孩子,孩子就往爷爷奶奶怀里跑,爷爷奶奶马上说“看谁敢动我孙子”;你若坚持对孩子严厉一点,老人就寻死觅活的。
其实,小孩子也是有罪的,非常清楚谁是自己的保护伞,他们会利用父母和祖父母之间的不合来为自己谋求实惠。结果,小小年纪就学会左右逢源,甚至在家里有恃无恐,成了小皇帝。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孩子的品行,更会破坏年轻夫妻之间的关系、婆媳关系或岳母与女婿的关系。
而有的老人知道该如何管教孩子,但碍于儿女或儿媳、女婿的情面,难以坚持原则,只有作罢。
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年轻人同老一辈人肯定都自有一套理论,各持己见,不但易起争斗,而且常常使孙辈无所适从。我熟悉的一个家庭,奶奶总是怕孙子冻着,给他多穿衣服,而孩子妈妈是从西方留学回国的,学习西方的方式,尽可能让孩子少穿衣服。结果是两个人不停地争论。奶奶等妈妈一走,就给孩子加衣服,而妈妈一看见,就马上给孩子脱衣服。这一热一冷,孩子更容易感冒。一旦感冒,奶奶和妈妈就互相埋怨对方,婆媳关系更加恶化。
另外,幼儿理应由年轻的父母养育,而不应完全交给年老的祖父母养育。圣经中从来没有提出过,要由祖父、祖母代替父母来承担孩子的教养工作,这是上帝的安排。大家想一下:幼儿是常与朝气蓬勃的父母在一起好呢?还是常与暮气沉沉的祖父母在一起好呢?要知道,他们常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,就会受什么样的影响。
有一次,我听到一群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聊天,其中一个妈妈问另外一个:“我怎么听你孩子说话的语气,总像东北老太太似的?”那个妈妈回答说:“嗨,他一生下来,我们就从东北把他奶奶请来了,这不一直都由他奶奶带着么!”结果,人家说:“我不是说他有口音,我是说这孩子小小年纪,却喜欢像老太太一样传闲话。”
你看,如果你的孩子每天都在听一帮老太太在一起张家长、李家短的,或者参加婆婆讨伐儿媳妇的“批判大会”,你能禁止这些接触什么就学什么的孩子们“传达会议精神”吗?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非常“世故”,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当然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其实当孩子到该结婚的年龄,父母往往也才四五十岁,都还年轻,需要有个人空间,也需要有独立的婚姻爱情生活。所以,儿女的离开应该是他们第二次恋爱的开始。然而现实生活中,许多家庭中父母之间的感情本来就不太好,彼此之间很少沟通;或者是与儿女的关系大大好于他们彼此的关系。当儿女要结婚离开的时候,他们往往出于个人的考虑,觉得本来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儿女一走,只剩下自己和多年来无话可说的老伴,自己会倍加孤独,一想到这种毫无感情交流的生活状况就不寒而栗。所以,为保持自己已经习惯的家庭氛围,父母也常会千方百计地阻挠儿女的自立。
在很多家庭中,女儿结婚了,父亲还想对女儿进行控制。其实,结婚以后,父亲应该把女儿交给她的丈夫来负责,无论好歹全是丈夫的责任。父母应该明白(尤其是那些已经成为基督徒的父母),生命中的慰藉只有耶稣能够提供,要学会凡事依靠耶稣,而不是依靠儿女。
明智的父母也应该鼓励儿女结婚后独立生活。有操纵欲的父母会破坏儿女家庭的和睦,其实这并不是父母期望看到的情况,只不过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罢了。再者,父母的婚姻生活,也同样不应该轻易被搅扰,或经常有其他关系介入。
那么,是不是说夫妻二人绝对不能和父母一起住呢?
不是的。如果某方父母丧偶后不打算再婚重组家庭,而且也不愿孤独生活,或不能独立生活,做儿女的有义务将自己的孤身老人接来同住。这时,夫妻二人要一同向父母表明,他们愿意孝敬父母、照顾父母、与父母共同生活,但是这个家庭要以他们夫妻的关系为核心,家里的“头”不再是父母,而是小夫妻中的丈夫。父母虽然年纪大,却不能比这个年轻的丈夫更有权柄。家里的事情,无论大事小事,夫妻都要做决定。过去父母是一家之主,年轻人在家里依靠父母,当然要父母说了算,但是,在新的家庭里,最终决定权在年轻的夫妻二人手中,妻子又要顺服丈夫。只要你们真正从心里孝敬父母、尊重父母,他们就会接受你们做家庭的主人,而且能尊重你们做出的决定。做父母的也必须按照圣经的教导来调整心态,顺服上帝的旨意。这样,无论是翁婿关系还是婆媳关系,处理起来都会容易得多。
即便夫妻与父母分开居住,却不断接受父母经济上的支持,或者让他们帮助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压力(如将儿女交给父母抚养等),这仍然不能算第二次“剪断脐带”。年轻的夫妇一定要记住:挣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日子,所有的生活压力都是上帝允许的,借以锻炼你们的品格和意志,使你们尽快走向成熟老练。“啃老”会使你们永远长不大。
打造一个严肃、正规、安全的华人基督徒婚恋网
Copyright © 2012-2024 glovem.com
主内交友网、基督徒婚恋网、主内婚恋网
良人佳偶网:https://www.glovem.com
软著登字第0561029号 / 京ICP备18014997号-3
平台法律顾问:沈国勇律师(平台投资人、合伙人)、陆霄律师、柳箐律师等
扫码进入手机端,便于手机打开
欢迎扫码关注平台公众号